大家好我是Wade
到了週末分享⛺️
在12/7號金管會丟了一顆種子,可能研擬金融股不發股利,當天我也有看到這則新聞,但我對於這種看法會直接帶過,在金融市場是這樣的,各式消息在還沒拍板定案以前都是用猜的,沒有到最後一刻都不會知道答案,即使到最後一刻也會被轉彎,這種事情太頻繁,投資人看久之後就需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,而對我來說只是放在「知道」這件事,對於市場來說就是有個「話題」罷了,不需要太有新聞癮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我的想法:
即使是未來金融股不發股利,對於股價的漲跌有什麼影響也很難在「此刻」判定,市場討論說小股民拿不到利息不能當作存股會造成賣壓。
事實上,以總市值來說,股利收入只是左手換到右手的概念,並且還要列入綜合所得稅,超過20,000以上要扣繳二代健保1.91%,但部分小資族可以利用這部分來節稅,扣抵稅率為8.5% ,意思是你只要5%以下的稅率級距都很有機會退到稅,當然會有一個上限額度每一申報戶抵減上限金額為8萬元(約94.1萬元股利可抵減),直接抓94.1萬的5%殖利率來看約需要股票市值達到1882萬左右以上才無法退稅。
目前還有一些細項是因人而異,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,但中間有改過一次,以前是每家公司的折抵稅率不一樣,自己也會從中間挑選高扣抵折率去做一些小手段,但後來改統一8.5%,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。
我覺得稅率某程度上很合理,對於薪資較低的人會給予一些福利,當年薪水實領18500的情況下當然是退到不要不要的,買多少的差額就能退多少,其中會有限制就不細說了,但如果你為了股票利息賠了價差會更慘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對於要不要發股息可能對某些人的稅率上會有影響,以及不想看盤但想要每年固定拿股利現金流的人需要調整,而對於自己來說短線交易上我只在乎價格的價差部分,對於資本利得的誘因較大,證交稅也是乖乖繳納。
不管任何政策都可能影響自己的資產配置,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去改變政策,只能不停的增加自己的財務知識,適時應變金融環境,才是一個合理的投資人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另外在12/9一早五點多爬起來趕在開盤前錄了第51集的podcast節目,是因為最近行情太火熱而自己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,想要趕快提醒一下聽眾,節目重點大概就是兩件事
☑️第一件事
不管在任何位置都一定要專心自己的風險與資金控管,不要因為部位獲利可觀而忽視這件事,要維持自己的節奏交易,市場會突然在某個狂歡的情況下丟一個考題給你,平常認真的好學生會知道答案,抄人家答案的人就只能說無解了。
☑️第二件事
短線交易上不要聽電視說的『買黑賣紅』這種事情,買黑賣紅聽起來很合理,愚蠢的像是買低賣高一樣輕鬆又簡單,但實務上卻是漏洞百出,買黑賣紅某程度上會讓你對抗市場的趨勢,股票下跌了你一直買不就反趨勢交易,感覺就像你做生意一直賠錢你卻一直加碼一樣不合理,這不是百貨公司週年慶,這麼容易的話今年2-3月的疫情殺盤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受傷了,在投資人被融資期貨被斷頭的時候,那些俗稱專家老師並不會因此被斷頭。
投資是自己的事
釐清幾個重要觀念可以排除很多問題
補上新聞🔗
https://reurl.cc/0OrNZb
自己各平台連結🔗
https://linktr.ee/wealtholic
先補上一個「買黑賣紅」的實務問題(淘帝-KY),實務上你買黑後可能會沒有紅給你賣
再補上兩隻龍頭金融股的走勢
不需要太過於判斷未來怎麼樣
投機者只專心於價格
對於使用槓桿的風險者5%的漲幅就可能是殖利率5年以上的報酬,時間與報酬應要同時考量在投資生涯之中。
❗️提醒亂使用槓桿也可能造成5年以上的虧損。
不推薦買賣只單純分享新聞與走勢
💡歡迎分享給狂歡中的親朋好友
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,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,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,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:公視新聞網 http://news.pts.org.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://pnn.pts.org.tw PNN 粉絲專頁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nnpts.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://www.y...
股票利息所得稅 在 投資癮 Wealtholic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除權息的秘密
除權息👇🏻
*對長期投資的人來說最重的事
*是在發股利前,一個分配的動作
💡配股
給你股票也就是常聽到的除權(權代表股東權益)
💡配息
給你利息也就是常聽到的除息(息代表現金利息)
參與除權息要知道四件重要的事👇🏻
1、除權息後其實我們的總價值不變
2、需要知道除權息日基準日的算法
3、融券放空的人需要回補
4、繳稅與退稅的一些細節
💡除權息後總價值不變
不管是除權還是除息我們的總市值都不變,我們以利息來說,假設某檔股票價格為100元,公司預定要配息5元,也就是擁有一張(1000股)股票的人可以配發5000元現金利息到你的戶頭。
而在未拿到利息的時候你的帳戶總市值為100元市價的股票*1000=100000元
在拿到利息之後時你的帳戶總市值會變成 95元
市價的股票*1000=95000元再加上到你戶頭的5000元現金,而總市值還是95000+5000=100000元不變喔!!
除權(配股票)的概念也是差不多只是是用股本與數量去計算但總市值也是不變!
💡除權息該注意的日子
📌股東會日期 決定股利發配及時程
📌除權息交易日 要參與除權息的人,須在此日期前一個營業日結束前持有股票
📌停止過戶期間 為了讓公司製作股東名冊
除權息交易日之後買進股票的人須等到這個期間結束才能進行交割
📌除權息基準日 公司最後確定股東名冊
📌現金股利發放日 發放股利的日子
💡融券放空的人需要回補
『除權息時』會訂出一個股票停止過戶日期,目的是為了計算出參與除權息股東名單,
所以在過戶日之前也會強制回補所有的融券。
(因為融券是借來的股票不算真的持有,融資則是借錢買股票可以參與除權息)。
而且也會有一段時間禁止融資融券,所以有在融券放空操作的人,要特別注意這個時間喔!
💡繳稅與退稅的一些細節
以前股利所得要併入個人所得稅之後,會在有一個扣抵稅額比率,
但從2018年對於股利課稅有做一個新制的調整,有兩種課稅方式:
方法1.(小資族適用) 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稅,以領到股利的8.5%計算可扣抵稅額,一戶申報上限抵8萬元。
換句話說領到94萬元現金股利以下都可以抵掉一些稅金。
方法2. 股利用28%報稅,不併入個人綜合所得,列為其他所得
如果你是稅率超過30%的高收入戶,用這個方案會比較省。
對於稅率較高的大戶來說,通常不參與除權息比較划算,而且領股息還要加上 1.91%二代健保補充費 ,(超過20000元股利要繳二代健保費)
對大戶來說,股利即使只是差2個百分點,可能影響金額都是數十萬或數百萬,但是如果因為稅率的問題不打算參與除權息,而做出買賣動作這部分就要考量交易成本了,而相關細節就需要做更多的計算來試試看哪個方法比較划算摟!
而進一步討論除權息就是左手到右手的概念,但為什麼還要參與除權息?
其實就是長期投資的人想要買這間公司的價值並且持有超過一年,所以不會因為這個動作而做出買賣動作(因為交易成本),並且在所得稅一定範圍之內還可以退稅,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會想放棄除權息,那就是所得稅達到一定的收入以上就要繳稅了,所以市場上的確是有人會因為這樣放棄除權息而賣出股票,但通常這種大戶都會在期貨或者權證上做出相反動作做避險,為了只是不參與除權息而已,而常常會有人說除權息賣壓或者融券回補行情之類的話語,我個人倒是覺得不要太在乎這件事,因為真的也沒有一定,因為這些事情你知道我知道,那些大戶或主力也會知道,他們不會傻傻的讓你佔便宜的,他們會有各種方法來處理,包括期貨權證選擇權等各種方法來避險等等。
基本上股票利息低於94萬以下的人都可以退稅,而依照殖利率5%來計算的話,股票市值大概要1880萬以上才要考慮稅率的問題,而如果沒有這股票市值的話,對於大部分的投資人參不參與除權息完全取決你的投資策略與期間,而其他這些細節都不用太過於在乎。
股票利息所得稅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
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:公視新聞網 http://news.pts.org.tw
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://pnn.pts.org.tw
PNN 粉絲專頁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nnpts.fanpage
PNN Youtube頻道 http://www.youtube.com/user/PNNPTS
PNN Justin.tv頻道 http://zh-tw.justin.tv/pnnpts

股票利息所得稅 在 高股息ETF更要注意!0050、0056配息,不一定是「利息 ... 的推薦與評價
前者被歸類在「 股利 或盈餘所得(54C)」,申報 所得稅 時,需列入 股利 所得計算 所得稅 ;後者為證券交易的「國內財產交易所得(76)」,目前暫停課稅。 ... <看更多>